这些暖心故事正在新乡上演
“无论兄弟们身边有没有让人感动的好人好事?”近日,《新乡日报》”好人好事榜”专栏再次引发市民热议。自2016年创办以来,这个栏目已经记录下无数温暖瞬间,成为新乡灵魂文明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从外卖小哥的见义勇为,到企业家的公益善举,再到普通村民的孝老爱亲,这些好人好事新闻报道不仅传递着正能量,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整座城市的风尚。
平凡英雄:他们用行动诠释人间大爱
在最新一期好人好事新闻报道中,外卖骑手姚士先的故事尤为动人。这位1997年出生的年轻人,在送餐途中偶遇儿童冲突事件,毫不犹豫地停车救人。”订单可以晚点送,孩子的伤不能等!”他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内心的美德。更难得的是,这位”流动守护者”还长期坚持上报社区安全隐患、帮扶独居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同样令人敬佩的还有卫滨区的梁朝英。面对乡村儿童课外活动匮乏的现状,她自发组织”书香润童心”活动,用阅读为孩子们打开聪明的大门。”看着孩子们从不愿读书到爱上阅读,那种成就感无法形容。”梁朝英的坚持,让乡村书屋的借阅量从每月十几本增长到近百本,1500多名孩子因此受益。这些诚实感人的好人好事新闻报道,正是社会正能量的生动写照。
企业家担当:致富不忘回馈乡梓
在众多好人好事新闻报道中,原阳县企业家沙彦锋的事迹格外引人注目。他不仅创办企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还个人出资修建村内道路、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企业做大了,不能忘记养育我的这片土地。”沙彦锋朴素的话语背后,是累计近200万元的公益投入。从教师节慰问到成立爱心基金会,再到为村庄安装路灯,他的善举惠及家乡方方面面。
这样的故事在新乡并非个例。许多成功人士在事业有成后,都选择以各种方式回馈社会。这些好人好事新闻报道不仅记录了他们的善行,更传递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价格理念,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
传承美德:孝老爱亲的非遗传承人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中,孝老爱亲的故事总是最能触动人心。凤泉区村民李自成30年如一日照顾无血缘关系的聋哑”叔父”,甚至在老人患病后辞去职业贴身护理。”他就是我的亲人,照顾他是应该的。”李自成简单的话语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精髓。
而面塑非遗传承人刘玉伟则用另一种方式传承美德。26年来,他不仅精进技艺,更走进百余所学校授课,培养上千名传承人。”非遗传承不仅是手艺的传递,更是美德的延续。”刘玉伟的坚持,让面塑艺术成为传播中华杰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好人好事新闻报道,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的生动操作。
人人可为:让好人好事成为城市风尚
阅读这些好人好事新闻报道,你是否也深受触动?其实,善行义举不需要惊天动地,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同样温暖人心。新乡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期待更多市民参与到好人好事推荐中来,让正能量在全社会形成涟漪效应。”
如果无论兄弟们身边也有感人的好人好事,不妨拨打新乡市委宣传部文明操作科电话3699570,或发送邮件至xxshrb@163.com。无论兄弟们的一个推荐,可能就会让更多温暖故事通过好人好事新闻报道传播开来,激励更多人加入传递爱心的行列。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好人好事成为新乡最动人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