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产业富山乡!昌宁万寿菊绽放“美丽经济” 楼村金色富源

  走进昌宁县大田坝镇新寨村的万寿菊种植示范基地,连绵的山坡被盛放的金色花朵渲染成一片绚烂的花海。黄绿相间的田野与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富春山居图”。

  眼下正值盛花期,花农们穿梭在田间,熟练地采摘着饱满的花朵,而收购商的车辆早已等候在田边,一幅热闹的丰收图景正在上演。花农邹宏瞿一边麻利地采摘,一边高兴地盘算着今年的收成:“这两天摘的是第1茬花,这块地摘了2吨多。我前期种的4亩多已经摘了4茬,摘了5吨多,花还开得正旺呢!”他脸上洋溢着喜悦,“现在总共摘了7吨多鲜花,收入7千多块钱了,比出去打工还划算。摘一天花能收入300多块,除去成本,净赚180到200块,很实在!”

  万寿菊,这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提取天然叶黄素的重要原料,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进步,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其优势在于适应性强、种植成本低、劳动强度适中。昌宁县中高海拔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第一茬一般在每年3月育苗,4月种植,7月进入盛花期,采摘期可持续至10月底,可采摘5至13次。第二茬于10月份育苗,11月移栽,次年1月进入盛花期,采摘期持续至3月底,可采摘5至10次。这种模式使得万寿菊亩产可达5吨以上,年均亩产值稳定在5000多元,经济效益显著。

  万寿菊产业的规模化进步,不仅为昌宁的山野披上了“金装”,更成为当地群众,特别是“弱劳力”群体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金色产业”。新寨村党总支书记鲁凤珊介绍:“我们村从2023年开始种植万寿菊,起初是村‘两委’和驻村职业队带头,扛着锄头下地示范,带着群众一起干。2024年成功探索了反季种植。今年推广种植面积达到650亩,有120户农户积极参与。该产业特别好地带动了村里的老年人、中年妇女等劳动力,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通过种花、采花增加收入。”

  近年来,昌宁县依托特色资源,大力进步万寿菊种植,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的稳定进步模式。今年全县第1茬万寿菊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预计鲜花产量达7500吨左右,产值近千万元,有效带动508户农户增收。

  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昌宁宁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丽表示:“万寿菊兼具观赏和药用价格。我们公司负责收购鲜花,进行发酵、加工成颗粒,再进一步提纯。目前第1茬在昌宁的3000亩已进入盛花期,我们日均收购鲜花约30吨。为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我们规划明年在大田坝镇新寨村建设一个颗粒加工厂,实现鲜花的就地发酵和颗粒加工,这将有力延伸产业链条。”

  云南网记者杨艳鹏通讯员周应彪赵齐源段洪亮

来源:云南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