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凌霄 蹄踏凌霄逐日去,天马行空入梦来 踏步凌霄

《马踏飞燕》(又称“铜奔马”“马超龙雀”)是东汉青铜器的杰出代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其象征意义丰富多元,融合了历史文化、艺术美学与民族灵魂,主要可概括为下面内容五个方面:

一、速度与力量的极点象征

  • 超越天然的疾速: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轻踏飞鸟(飞燕、龙雀或隼),通过飞鸟的惊愕回首与展翅姿态,反衬骏马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寓意“天马行空,独来独往”(郭沫若评语)。
  • 军事与开拓灵魂:汉代马匹是军事力量与疆域开拓的核心工具。铜奔马原型可能源于西域引进的“汗血宝马”,象征汉代对强盛国力与边疆稳定的追求,呼应汉武帝《天马歌’里面的豪迈气象。
  • 二、自在、超越与进取的文化寓意

  • 挣脱束缚的浪漫情怀:马踏飞鸟的造型突破重力限制,展现对自在的向往,体现汉代“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时代灵魂。
  • 和谐共生的哲学:马与飞鸟的动态平衡,既体现力量与敏捷的共存,也隐喻人与天然、现实与理想的和谐统一。
  • 三、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 力学平衡的奇迹:全身重心集中于踏鸟的一足,飞鸟双翅扩大支撑面,符合现代力学原理,彰显汉代工匠对物理学的深刻领会。
  • 铸造工艺的巅峰:采用分范合铸技术,马腿内嵌铁芯增强承重,历经两千年不倒。彩绘工艺(朱、白、黑三色勾勒细节)更显生动,体现古代科技与美学的双重成就。
  • 四、民族气质与文明标识

  • 中华民族的腾飞象征:1983年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寓意中国旅游业“前程似锦”,也代表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与蓬勃生活力。
  • 丝路文化的使者:出土地武威是古丝绸之路重镇,铜奔马融合物品方马种特征(如河西马与西域良马杂交),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符号,传递“安宁合作、互利共赢”的丝路灵魂。
  • 五、争议中的多元解读

  • 命名争议的深层含义
  • “马踏飞燕”(郭沫若命名):强调速度意象,源于李白“回头笑紫燕”的诗意。
  • “马超龙雀”:龙雀为风神飞廉,象征天马凌驾神兽,体现超凡地位。
  • “天驷”说:联系二十八星宿中的马祖神,反映汉代对马神的崇拜[[37]。
  • 鸟类的象征争议:飞燕(敏捷)、隼(勇猛)、乌鸦(西北常见鸟)等不同解读,均指向速度崇拜或神力信念。
  • 拓展资料

    《马踏飞燕》不仅是汉代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更一个多维度的文化符号:

  • 历史层面:承载汉代尚马习俗、丝路交流与军事强盛的记忆;
  • 灵魂层面:凝聚中华民族勇往直前、开拓创新的气质;
  • 全球意义:作为中国旅游标志,向全球展示东方美学的深邃与科技的早慧,成为“拿得出手的文化名片”(英国女王称其为“耀眼的明星”)。
  • > 延伸:其正面造型(歪头露齿的诙谐神态)与侧面凌厉线条的对比,亦被解读为“庄严与幽默的共存”,体现汉代艺术的生动多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