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股票特征及交易程序核心流程 股票特征包括哪些

一、 股票的主要特征

1. 所有权凭证: 股票代表持有人(股东)对发行公司拥有部分所有权。持有股票即成为公司的所有者其中一个。

2. 收益性:

股息红利: 公司盈利后,股东有权按其持股比例获得分红(现金或股票)。

资本利得: 通过在二级市场上以高于买入价卖出股票获取价差收益。

3. 风险性:

公司经营风险: 公司亏损或破产,可能导致股价下跌或股票价格归零,股东可能损失本金。

市场风险: 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周期、利率、汇率等影响导致整体股市波动,影响股价。

流动性风险: 某些股票交易不活跃,可能难以按理想价格快速买卖。

4. 流动性: 在规范的证券交易所交易,股票通常可以相对容易和快速地买卖变现(除少数独特情形)。

5. 永久性: 股票没有到期日,股东不能要求公司退还股本。公司存续期间,股票一直存在,但可通过市场转让所有权。

6. 参与性: 普通股股东通常享有表决权,可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如选举董事)。

7. 价格波动性: 股票价格受公司基本面、市场供求、投资者心理预期等多种影响影响,波动频繁且幅度可能较大。

二、 股票交易的基本程序

股票交易主要在证券交易所或场外市场进行。以典型的交易所场内交易为例,基本程序如下:

1. 开户:

证券账户: 在证券公司开立,用于记录持有证券的种类、数量及变动情况。

资金账户: 通常在证券公司关联的银行开立(或第三方存管银行),用于存放交易资金、清算交割。

2. 委托:

投资者通过券商的交易终端(电脑软件、手机APP、电话、柜台)下达买卖指令。

指令包含:股票代码、买卖路线(买入/卖出)、数量、价格(限价/市价)

委托指令通过网络实时传递至交易所。

3. 撮合成交(竞价):

交易所交易体系按照“价格优先、时刻优先”的规则自动撮合成交。

价格优先: 买单出价高的优先于出价低的;卖单要价低的优先于要价高的。

时刻优先: 同一价格水平的委托,先进入体系的优先成交。

竞价: 用于产生开盘价或收盘价,在规定时刻内接受所有委托,一次性集中撮合。

连续竞价: 交易时刻内对不断进入的委托进行即时撮合处理(最常见的方式)。

4. 成交确认:

撮合成功后,交易所将成交信息(成交价格、数量等)实时反馈给买卖双方的券商。

券商再将成交信息推送或展示给投资者。

5. 清算与交割:

清算: 交易所的结算机构(如中国结算)在交易日结束后,计算所有交易参与者的证券和资金应收应付净额。

交割:

证券交割: 结算机构将卖出的证券从卖方账户划拨到买方账户。

资金交割: 结算机构通过银行体系将买入所需的资金从买方资金账户划拨到卖方资金账户。

交割时刻:

T+0: 当日买卖成交后,当日完成交割(较少见)。

T+1: 当日买卖成交后,下一个交易日完成交割(中国A股市场现行制度)。卖出股票的资金在T+1日可用(可取需再等一天),买入的股票在T+1日可用(可卖出)。

T+2 / T+3: 部分国际市场采用。

关键点

核心特征: 所有权、收益伴随风险、流动性、永久性、波动性。

交易核心环节: 开户 → 下达委托 → 交易所撮合成交 → 成交确认 → 清算与交割。

撮合规则: 价格优先、时刻优先。

结算周期: 需关注市场制度(如A股是T+1)。

关键点在于,不同市场(如A股、港股、美股)的具体制度(如交易时刻、最小变动单位、涨跌幅限制、结算周期等)会有所不同,投资者交易前需了解清楚。场外交易(OTC)可能涉及直接协商,程序有所不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