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流胶病治疗方法 柑橘流胶病的特点,主要发生在主干上 橘子树流胶用什么药

发病特点:发病部位主要集中于主干,接下来为主枝、小枝。发病时,病部表层呈褐色、水渍状开裂并流胶,结出的果实不仅个头小,而且吃起来很酸。

防治方式:及时开沟排水并加强蛀干害虫的防治职业,夏季注意地面覆盖,冬季注意树干涂白。发病时,先刮去病部粗皮,接着纵切数条裂口,最终涂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

一、柑橘流胶病的特点

1、发病特点

柑橘流胶病主要发生在主干上,接下来为主枝,而在小枝上也可发生,病斑不定性,病部表层的颜色为褐色,呈水渍状并开裂、流胶,病树上的果实小,味道酸。

2、防治方式

(1)注意开沟排水,改善果园的生态条件,平时需要加强对蛀干害虫的防治,可在夏季进行地面覆盖,冬季把树干刷白。

(2)先刮去病部的粗皮,接着纵切数条裂口,深度达木质部,接着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

二、柑橘蚧壳虫怎么用药

1、危害特征

若虫、成虫群集柑橘枝叶为害,使叶色发黄,枝梢枯萎,引起落叶、落果,甚至全株枯死。

2、发生规律

(1)在中国南部一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2~3代,主要以若虫及雌成虫越冬。

(2)每个雌虫产卵数百粒,多达2000粒。化后若虫在卵囊内经一段时刻始分散活动,多固定于新叶叶背主脉两侧,脱皮后更换位置,逐渐移至枝干阴面群集为害,吸取树液,同时排泄蜜露,引起煤烟病。

(3)田间雄虫数量甚少,多营孤雌生殖。但越冬代雄虫较多,常在树干伤口、裂缝、叶背以及土中结茧化蛹。越冬的雌成虫与雄虫交配后产卵甚多。常在5~6月间成灾。主要天敌有澳大利亚瓢虫、中国的大红瓢虫、小红瓢虫和红环瓢虫等.

3、防治技巧

(1)合理进行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减轻为害。冬春季结合修剪,剪去过密枝、病虫害严重枝,使树冠通风透光。

(2)在低龄幼虫盛发期施药,可选用40%速扑杀乳油1000~12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若错过防治适期,则可适当进步使用浓度,对高龄幼蚧和雌成蚧有很好的防治影响。

(3)结合修剪、剪去虫枝,选喷速扑杀1000倍液防治越冬代成蚧,接着重点是在代幼蚧发生高峰期(如矢尖蚧为5月下旬中、后期)及时喷25%扑虱灵、或40%乐斯本1000-1500倍液,要求叶的正、反面喷雾均匀,间隔10-15天、连喷2-3次,防治效果不错。

(4)冬季清园则可与95%机油乳剂混用,效果更佳,一般用40%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加95%机油乳剂300倍液。

版权声明